|
1972年12月,19岁的向文忠成为了一名铁道兵,参加了北京到天津段的铁路修建。1977年1月,向文忠光荣地入了党。同年4月,退伍返乡务农。
改革开放初期,很多人都出外打工。向文忠却认为:“年轻人都出去了,谁来搞家乡的建设?”向文忠向村里表明,决意要当一名村干。而当时,村里正紧缺人手。1984年,向文忠进入村委会任会计,把村里的账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。乡亲们都说:“村里来了一个好管家!”
1996年,由于勤奋刻苦,工作成绩突出,向文忠被选任为村委会主任。这时,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,更加兢兢业业,吃苦耐劳。
2002年,向文忠担任村党支部书记,更是时时处处严于律己,带头工作。如今,有着三十一年村务工作经验的向文忠,正带领着该村群众一步步迈向小康……
以身作则 凝心聚力促发展
“以身作则,带好班子、团结党员干部是开展工作的第一要务。”向文忠深有感触地说。自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,向文忠勤勤恳恳,狠抓党建工作,从强化教育培训、抓好阵地建设、建立保障机制、强化服务意识等多方面入手,既增进了班子的团结,又提高了村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,凝聚了人心,形成了发展的强大思想动力。今年,在全乡党委开展的村级党支部“流动红旗”评比活动中,前八个月的每一次考核,该村都名列前茅。同时,该村多次获县委县政府表彰,先后获得了“五好基层党组织”、“先进基层党组织”、“‘四无两有’合格村”等荣誉称号。
对待群众的事,向文忠更是放在心上。村里的老刘家,大儿子智力有缺陷,只得靠父母养活。靠务农为主要经济来源的老刘,感到肩上压力大。小儿子对不出力的哥哥有积怨,常跟父亲吵嘴。向文忠知道后,立即与村干前往老刘家了解情况,并且鼓励老刘家通过其他方式来发家致富。一段时间后,老刘家家庭和睦了,而且在芽溪新城购买了一套移民安置房,小儿子也发展成为了一名党员。
向文忠和其他村干们一心扑在村里,一心为乡亲办事,该村不但在经济上取得了发展,村容寨貌有了变化,群众的干劲比以前更足了!
关注民生 狠抓基础设施建设
“完善路网建设,直接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便利。”向文忠说,“依靠‘一事一议’项目,道路建设推进得非常快。”目前,全村12个自然寨已经实现了通村路和联户路,极大地改善交通运输环境。
2014年3月动工修建的涌溪村至中屯村通村公路,长14.5公里,宽5米。经过大家的努力,于当年10月建成通车,惠及三个村近5000名群众。在施工过程中,没有矛盾纠纷出现。这无不凝结了向文忠的艰辛和汗水。该村翁沙组至匏瓜组约7公里的通组公路也于今年11月13日开工建设,预计2016年1月底前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。这将为中屯村乃至涌溪乡的旅游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早在2006年,向文忠就争取项目资金改建了中屯小学。当时的中屯小学因为面积太狭窄,无法修建篮球场,改建势在必行。于是,向文忠与村干们精心选址,这牵扯到土地征迁。向文忠首先将电话打给自认为最难沟通的龙再强。在外务工的龙再强接通电话,二话没说,满口答应。这让向支书喜出望外,激动不已。这与向文忠长期的无私奉献不无关系。
开拓进取 大力发展种植业
中屯村有524户2132人,一直以来都是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、养殖业为辅的经济结构。近年,该村种植烤烟100多亩,发展大型养牛养羊户5户。从整体上看,产业发展滞后。
为了带领更多的群众致富,向文忠计划着怎么发展村里的经济。“在烤烟种植指标缩减的情况下,必须带领群众及时转产业。”向文忠说,“我们村干首先做了尝试。”
今年,向文忠与村委会副主任肖培兴带头成立了合作组织,示范种植了朝天椒50余亩,成为涌溪规模种植辣椒的第一人,并且获得了丰收。村民们见状,希望明年也能通过辣椒种植获得更多的收益。这正是向文忠所期待的。据了解,下一步,村里计划种植葛根100亩,这又将是一个新的种植增效产业。目前,该村种植烤烟100多亩,种植辣椒50亩,网箱养鱼户18户,稻田养鱼150余户,生态养羊示范户6户。
“现在实施了责任帮扶制度,要求精准扶贫与产业相结合,将一改村里的单一产业。”向文忠高兴地说,眼里充满了希望。
如今,62岁的向文忠虽然年事已高,但是他的精、气、神一点都不比年轻人差,就像一株咬定青山的“不老松”!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