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ohuazu_桃花族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    查看: 93|回复: 0
  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    收起左侧

    陈罡:唐僧肉不让吃了,“孙悟空”大闹天宫

    [复制链接]
    跳转到指定楼层
    楼主
    发表于 2025-4-14 23:01:28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    早在70年代初中国精明的政治家邓小平就说:和美国傍在一起的国家都富起来了,比如日本、韩国、台湾、泰国等。其实美国作为“唐僧肉”让别人吃早在二战结束后就开始了。这样的一种慷慨解囊相助的性格和政策是美国人性格使然,还是奉行基督教交易助人为乐的施舍精神?如果是此,川普为什么又要破坏呢?

    1. 美国“慷慨解囊”的根源

    美国自二战后成为全球经济和军事霸主,其对外援助和开放市场的政策确实帮助许多国家(如日本、韩国、台湾等)实现了经济腾飞。这种“慷慨”并非单纯的性格或宗教驱动,而是多重因素的结合:

    地缘政治战略的考虑:

    二战后,冷战格局下,美国需要盟友对抗苏联。马歇尔计划重建西欧、日本的重工业复兴、韩国的经济支持,都是为了打造反共阵营。这种“慷慨”是战略投资,而非无偿施舍。

    中国70年代初的精明政治家(如周恩来)看到了这一点:靠近美国不仅带来经济援助,还能融入其主导的全球贸易体系。

    经济利益的需求:

    美国通过开放市场和援助,换取了盟友的忠诚和市场准入。日本和韩国的崛起也为美国企业提供了廉价商品和投资机会,最终美国消费者和资本家也从中获益。

    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,美国通过贸易赤字输出美元,维持了全球经济霸权。

    文化与意识形态的输出:

    美国人的“慷慨”确实部分源于其文化性格。清教徒传统强调勤奋、分享和“天选之民”的使命感,基督教的“助人为乐”精神(如慈善传统)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。

    但这种“施舍”更多是理想化的自我形象,而非政策核心。实际操作中,援助总是附带条件(如军事基地、市场开放)。

    所以,美国的“唐僧肉”现象既不是单纯的性格使然,也不是纯粹的宗教驱动,而是战略、经济和文化的复合产物。70年代中国领导人敏锐抓住的,正是美国冷战体系下的“共赢”逻辑。

    2. 特朗普为何“破坏”这一传统?

    特朗普的政策(如贸易保护主义、高关税、退出全球化协议)看似与美国二战后的“慷慨”背道而驰,但这并非完全对传统的否定,而是对其目标和方式的重塑。原因如下:

    时代背景变化:

    二战后,美国经济占全球GDP的50%以上,慷慨援助是“富人施舍”的姿态。而到特朗普时期,美国经济占比降至约20%,全球化带来的制造业外流和贸易逆差让部分民众感到“被掏空”。

    中国崛起打破了冷战后美国独霸的格局,特朗普认为继续“慷慨”是对新兴对手的纵容,而非盟友培育。

    国内政治压力:

    特朗普的支持基础(如锈带工人、保守派)对全球化不满,认为美国“养肥”了别国却牺牲了自己。保护主义和高关税是迎合这一情绪的直接回应。

    比如,对中国加征关税,表面上是经济战,实质上是政治信号:重振美国制造业,兑现“美国优先”承诺。

    个人性格与理念:

    特朗普作为商人出身,信奉“交易艺术”,强调短期利益最大化,而非长期战略布局。这与他眼中的“基督教施舍”或无私援助格格不入。

    他可能认为,二战后的慷慨是“被人占便宜”,而非双赢,宁愿用强硬手段重新谈判规则。

    对传统的再定义:

    特朗普并非彻底抛弃“慷慨”,而是试图将其转化为更有利于美国的条件。比如,他推动的美墨加协定(USMCA)替代NAFTA,保留了开放市场但增加了对美国工人的保护。

    他对盟友(如欧盟、日本)的关税威胁,也是逼迫对方让步,而非完全关闭合作。

    3. 是性格使然还是宗教精神?

    性格使然:美国人的乐观、开放和冒险精神确实塑造了其愿意“分享”的对外形象。但这种性格在压力下也会转向自我保护,特朗普的孤立主义正是这种转向的极端体现。

    基督教精神:助人为乐的宗教传统在美国的慈善文化中明显,但在国家政策层面更多是工具化的修辞。冷战援助是为了“救民主”,而非单纯“救人”。特朗普的政策则完全抛弃了这种修辞,直奔实用主义。

    4. 特朗普为何与传统冲突?

    特朗普并未真正“破坏”美国的根本性格或政策逻辑,而是将其调整为适应新现实:

    他认为全球化让美国付出了过多代价(如就业流失),而收益(如中国崛起)威胁了霸权。

    他用“美国优先”取代“全球责任”,本质上是将“慷慨”的对象从国际社会转向国内选民。

    结论

    美国二战后的“慷慨解囊”更多是冷战战略和经济霸权的产物,融合了性格(开放性)和宗教(使命感)的元素,但核心仍是利益驱动。特朗普并未完全背弃这一传统,而是因应全球化失衡和中国挑战,重塑了“慷慨”的边界。他的政策是对“谁吃唐僧肉”和“吃多少”的重新分配,而非否定“分肉”本身。这种转变反映了美国从“绝对富裕”到“相对竞争”心态的变化,而非性格或精神的根本断裂。


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    本版积分规则

    

    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Taohuazu.Com

    少量广告招租联系taohuazu@gmail.com

    桃花族 X3.2网站地图

    © 2014 TaoHuaZu.pw

  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